9月7日-8日,纳米抗体产业研究院院长、兽医所钱晶副研究员一行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调研交流。江苏大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卞金辉参与调研,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杨艳玲研究员、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胡盼教授分别主持接待。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调研团队参观了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反刍动物疫病预警与防控创新团队。杨艳玲介绍了特产所的发展历史、学科建设、科研进展和成果转化情况。钱晶介绍了纳米抗体产业研究院的目标定位与阶段性成果进展,并作《纳米抗体技术研究进展》专题报告。双方围绕科研工作、研究生培养、合作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就联合攻关反刍动物重要疫病的新型快速诊断及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在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胡盼对调研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人兽共患病研究所的发展历史、目标定位、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双方就纳米抗体在动物产品与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交流,还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题进展进行了指导。随后,调研团队参观考察了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此次调研为下一步动物疫病防控用纳米抗体的多元化发展和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建于1956年,是全国唯一的专门从事特种经济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也是中国农科院在吉林省的唯一直属单位,主要研究对象为珍贵、稀有、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动植物。建有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等25个科研平台,其中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吉林大学兽医教育始于1904年(清光绪30年)清政府在河北保定成立的马医学堂,它是中国第一所兽医学校,也是中国现代兽医教育的起源,历经解放军兽医大学、农牧大学和军需大学,2004年转隶并入吉林大学。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的17人,先后培养产生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兽医学为国家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预防兽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人与动物共有医学”为国家首批“双一流”自主建设学科。建有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亚太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协作中心、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